English

精神文明与综合国力

1998-03-16 来源:光明日报 董杰英 檀庆双 我有话说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把社会主义文化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综合国力相联系,并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论断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是我们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最新成果,是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高度。

这一科学论断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及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不断协调的结果。我们一方面承认生产力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最终作用,但同时又认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是历史发展的必要因素。恩格斯曾经阐述过历史发展的“合力”理论。他认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历史正是在这种合力的作用下不断发展进步的。人类不仅创造了惊人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创造了辉煌的精神文明。如果没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我国不可能在世界上有较大的影响。尽管在近代我国生产力发展落后了,但在世界上仍有一定的影响,这不能不归功于灿烂的文化和深厚的精神文明积淀。西方发达国家正是以其先进的科技和发达的文化教育领先于世界的。一个国家的强盛和进步,既离不开强大的经济,也离不开繁荣的文化;既离不开发达的物质文明,也离不开先进的精神文明。

这一科学论断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虽然人类社会是在两个文明的不断协调中向前发展的,但人们对精神文明自觉重视的程度是比较低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精神文明的重要,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教育等文化进步。物质文明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增加,是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而在战后到1957年这段时间,资本和劳动力数量增加对经济效益增长所起的作用,则由战前的67%下降为32%,而智力投资获取效益的增长上升为68%。现在,智力比率则更加突出。同时,人们也看到人际关系和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因而在管理上产生了行为科学,通过伦理的、心理的各种措施调整劳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如此,随着生活的改善,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物质的享受,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精神文明的进步越来越成为人们衡量进步的重要标准。

除了物质文明的现代化外,还必须有人的精神、心理和行为方式的现代化与之同步发展。否则,两个文明的不协调发展必然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

这一科学论断反映了我们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邓小平同志从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着眼,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着眼,来思考和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他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基本保证、强大动力和伟大目标之一,它关系到物质文明建设的水平和后劲,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在规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蓝图时,邓小平同志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提出来,并提出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我们坚持不懈地狠抓两个文明建设,使人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应该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水平和物质文明,而且应该有比资本主义更先进更发达的文化水平和精神文明。这才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党心民意的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

这一科学论断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和广大知识分子指明了方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既是综合国力的巨大推动力,又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一科学论断不仅赋予文化建设应有的地位,更重要的是赋予它重大的使命和责任。各项文化事业或精神文明建设肩负着增强综合国力的重大职责,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综合国力需要综合素质,各项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